27范文 >地图 >教学文档 >

百分数应用课件

《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4 作者:27范文

相关推荐

[教案]《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其一。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要知道优秀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教案]《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反思其一 ”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今天,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类型的题目貌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很多知识细节,如不注意就会让学生吃了夹生饭。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课后,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优点

1、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去。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题目条件: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看那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鼓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思路、训练了学生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小组汇报时,教师重点把学生提出的,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突出出来。把学生那脱缰的思维拉回到本节重点内容上来。

3、学生研究、突出重点。重点问题重点研究,学生再分组研究这个问题的解法,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

4、教师精讲、画龙点睛、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的研究、汇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研究成果后,再重点强调: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是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数量关系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的体积数÷水的体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这样就使学生在众多纷杂的关系方法中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不足

1、由于这是新学期第一课,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这几位同学的注意力,致使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2、本节课有点虎头蛇尾,开始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学生充分参与,可是到后来,我组织的练习形式,题目比较少,学生有点厌倦,造成练习中的计算出错多一些。

三、教学思考

1、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本节的练习这一环节中可设计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就能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2、要鼓励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寻求一题多种解法。

本节教学中在解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时可以提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用另外的方法解这道题: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100%)。那么,用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冰的体积比谁的体积多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

之几’该怎样解答”?以加强题目的变化。由于题目的问题改了,所以题目中以谁作单位“1”就有变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通过对这一点的反思我发现其实教材中重点安排的第一种解法并不受学生欢迎。想想也是要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少谁的百分之几确实没那么容易。学生们选择用第二种解法显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没有去思考其他出路,这种单一的教学其实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就束手无策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地犯着一些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并且很有可能我们会为一些自己不认为的错误为荣,固守着不愿有丝毫的改变。正是老师的这种固守让课堂失去了灵性,让学生的思维断了翅膀。

27fW.COM文章精选

[教案]给动物涂色教学设计其一


为满足你的需求,编辑特地编辑了“[教案]给动物涂色教学设计其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推进教学质量改进的有效工具。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

给动物涂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颜色。

2.训练幼儿的颜色辨认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颜色铅笔、彩色纸、动物图片、彩色水彩笔、橡皮擦、制图纸、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和颜色,引发讨论。

2.介绍并制作教具

教师向幼儿展示颜色铅笔,并介绍不同颜色的特点,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然后,教师向幼儿展示彩色水彩笔,并介绍彩色水彩笔的特点,如可以混合出更多的颜色等。接着,教师向幼儿展示彩色纸,并介绍彩色纸的特点,如丰富多彩、纸质柔软等。

教师提前准备了制图纸,并将制图纸剪成动物的形状,然后每张制图纸上都写上所代表的动物名称。

3.活动过程

教师将制作好的动物形状的制图纸发给幼儿,让他们把它们放在自己面前。

教师示范将想象的颜色涂在动物制图纸上,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

然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颜色铅笔或彩色水彩笔涂在动物制图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这个颜色是否和动物的特征相符?”等。

4.制作展示

幼儿完成涂色后,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每个幼儿都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

教师邀请幼儿观察展示区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和赞美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同时,教师也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鼓励。

5.总结与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询问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将动物涂色继续延伸,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造力绘制更多的动物涂色画。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学到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颜色,还锻炼了他们的颜色辨认和动手能力。同时,这次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绘制更多的动物涂色画,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绘画能力。

[教案]《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壹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教案]《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壹篇,欢迎你的品鉴!

今天不不知怎么的。赣教云扫码总是进不去,密码我又忘记了,折腾了一早上还是无果,下午我尝试打开希沃白板软件,只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遭遇。希沃白板仿佛一个魔法盒子,能把自己想要的资料都整合。

下午上课前我用希沃白板打开了语文园地一的课件,并找到了许多复习巩固的游戏?语文园地一中,识字加油站一板块,让学生通过认识有关天气的词语,积累更多与天气有关的词,而我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这点要加强。在字词句运用一板块,是让学生认识字母表,能有序地认读,能将大小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这个板块我通过学生的各种方式读,通过翻阅字典中的音序索引,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写字母的用处。接着我让学生观看了一首拼音字母歌的视屏,并让他们边拍手,边唱儿歌。我发现部分同学不是很愿意唱出来。只能又变换方式,激发兴趣,我让男女生赛读,打乱顺序读,效果比较理想。

在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区分韵母是an和ang的生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举手回答,并填空。再用一个识字小游戏,加强学生识记。学生们乐此在其中,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场面一度失控。好在我用自己的威严镇住了这些“泼猴”。我顺势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中有an或者ang呢?”同学们通过小游戏中的生字反馈出,还有其他包含an.ang的生字。如:安、关、燕等字中含有韵母an。康、汪、王等字中含有韵母ang。

在读一读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了一读。读完后出示大兴安岭雪花飘飘的图片。学生们立即明白了,大兴安岭雪花飘飘是这个样子。再出示长江两岸桃红柳绿的图片。引导学生目光聚焦在柳树上,观察出柳树已经发芽。再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最后我过度,“同学们刚才我们去了雪花纷飞的大兴安岭,去了桃红柳绿的江南两岸。接下来,我们再去祖国最南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有同学马上反应并回答“海南。”我接着讲了自己去海南的所见所闻,“20xx年1月,我来到了祖国最南端——海南。凌晨的飞机,第二天早上到。一下飞机,厚厚的棉袄早已被脱下,但我还是热得满头大汗。原来海南的冬天就是我们的春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问题连连,我也一一解答,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美好山川的向往。看看时间,不多了,我赶紧回归课文,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海南的春天是怎样的,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突然一出示,只听见孩子们“哇……”的一声,我问“美不美呀?”孩子们连连点头称赞“真美……”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发自真心的赞叹“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而这一环节,我认为自己最不足的就是没有让我学生看一看祖国的地图,让他们真切的感受祖国的广大!要改进,要把课堂更精细化。

[课件]狐狸分奶酪教案篇一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课件]狐狸分奶酪教案篇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以下是小编为您可能需要的“[课件]狐狸分奶酪教案篇一”,如果您想再次阅读此页请先将其收藏起来。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材分析

《狐狸分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本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准“酪、匀,俩”的读音读正确“仔细、怎么”等的轻声。读准多音字“结”。

2.会写8个字,重点写正确“咬、第”写好“始”,尤其是女字旁的第三笔的提不能露头。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公平”的意思并运用此方法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狐狸的狡猾。

5.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掌握多音字“结”。

2、教学难点:

采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小熊和狐狸的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落实目标1、2)

1、自读课文,提要求

2、检查带拼音的词语,自读,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男女对抗赛

4、小组互评完成评价单第一题。

5、齐读,用方法识记生字

(1)齐读

(2)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3)重点解决

①始,奶,都是女字旁

②瞧:做动作表演

6、指导书写:始

(1)观察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习写。

(4)全班评价。完成评价单第二题

(5)再写一个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落实目标3)

1.快速扫读,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思考: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默读课文,标出与狐狸分奶酪相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第5~9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笑”?他是真的来帮小熊兄弟俩的吗?(指导朗读)

(2)读第6、8自然段,理解两次“嚷”,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小熊兄弟俩的什么特点?(指导朗读)

(3)狐狸听到小熊兄弟俩的叫嚷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分别读第7、9自然段。

(4)利用教具演示分奶酪的过程。

(5)分角色朗读表演第5~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并适时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2.狐狸假装帮助小熊兄弟俩分奶酪,结果把奶酪都吃光了,你们觉得狐狸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学习第10、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并交流:奶酪被吃光,两只小熊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2)看到小熊兄弟俩生气了,狐狸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什么说他分得很公平?

理解“公平”的意思,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公平”?(落实目标3)

狐狸又一次“笑”了,这次他为什么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1~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小熊兄弟俩感情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好,从“高兴极了”)想一想:后来小熊兄弟俩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

用换词法理解“拌嘴”。想一想:两只小熊会怎么吵?

(2)自由读第3、4自然段,理解狐狸叫两只小熊“小家伙们”的用意。

(骗来吃,想办法得到手)

(3)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狐狸和兄弟的话。

(4)分角色朗读第1~4自然段。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再读课文,思考交流: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注意“吵、第、公”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第,学生书空。

3.重点指导书写“第”字。

“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4.教师随机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反馈。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继续收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27fw.com/2/2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