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范文 >地图 >总结 >

歪嘴和尚歇后语

歪嘴和尚的歇后语

时间:2024-05-04 作者:27范文

相关推荐

歪嘴和尚的歇后语摘录。

有个歇后语是: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也可以理解成“老跑调”。你喜欢那些好的句子?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说着简单的话。有些句子可以震撼我们的内心,有些句子可以撼动我们的灵魂。,想知道关于"歪嘴和尚的歇后语"的更多信息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热忱希望这些句子能满足您的要求!

歪嘴和尚的歇后语(篇1)

1、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2、☞呴包吹唢呐子————上气不接下气

3、油屋地挂掉扇——吹油;吹牛。

4、☞鼓楼上吹唢呐————高调;调子太高

5、宜兴茶壶只有一张嘴可看;一张嘴卖;脱口而出。

6、☞乞丐吹唢呐————穷欢乐

7、螺丝帽脾气————一拧不紧就跑气

8、飞机运输茶壶高电平(瓶)。

9、螺丝有肉————在肚里头

10、螺丝帽上劲————尽绕圈子;弯弯绕

11、有个歇后语是: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也可以理解成“老跑调”。

12、☞锣鼓响器(唢呐)一起来————大吹大擂

13、满满一锅水果不会从你嘴里出来;肚子不能从嘴里出来。

14、妖怪揍和尚——精打光

15、☞夹着唢呐打盹————拿事不当事

16、擂鼓遇上唢呐—吹吹打打

17、☞黄连树下吹唢呐————苦中寻乐

18、老鼠吃了有文字的茶壶(瓷器)。

19、螺丝壳里做道唱————兜勿转;挤不转;挤勿转;穿不转;团团转,局促;拥挤;范围有限,办不了大事;成不了大事

20、☞歪嘴吹唢呐————一股邪气;股邪气;股斜气

歪嘴和尚的歇后语(篇2)

21、茶壶在龙的背上有一个很好的嘴。

22、☞背着唢呐下乡————找事

23、茶壶把一盏灯送到它的嘴边;只剩一张嘴了。

24、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歪嘴和尚念歪经,(歇后语)越念越歪。一是形容语言不端庄,不正派。二是形容口头表达能力差,言语不符合一定的标准。多含嘲讽意。

25、☞十八只唢呐一齐奏————全吹啦

26、开锥拧螺丝————顺着它的屁股转

27、☞万人坑里响唢呐————死中作乐;死快活

28、☞唢呐里吹出了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想的不一样;响得怪;想得怪

29、树顶遇上唢呐—趾高气昂

30、☞擂鼓奏唢呐————吹吹打打;又吹又打

31、☞拎破篮吹唢呐————装相

32、☞半夜里吹唢呐————哪里哪

33、☞唢呐吹出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想的不一样

34、和尚是佛教徒,道士是道教徒,彼此信仰不同。和尚训斥道士是多管闲事。

35、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秃子不要说和尚——胶了帽子一个样庙里的和尚憧钟——鸣(名)声在外)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走了和尚捉道士——有辩子抓了走了和尚有庙在——尽管放心向和尚惜梳子——找错了门五台山的莽和尚——横头横脑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36、断了柄的茶壶只有一张嘴。

37、吹牛皮不贴印花——不负责任。

38、狗吃螺丝壳————不吃掉不落

39、癞蛤蟆遇上唢呐—没人声

40、☞奏着唢呐赶毛驴————吹吹拍拍

歪嘴和尚的歇后语(篇3)

41、茶壶里有包子,道不出来;它在你的胃里,但你不能倒出来。

42、馄饨是在锅里,不是在嘴里。

43、☞背着唢呐赶集————揽差;揽差事

44、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45、☞歪嘴巴吹得一曲好唢呐————气歪声响

46、外行遇上唢呐—十个手指头乱抓挠

47、☞关起门来吹唢呐————自己恭贺自己

48、地脚螺丝————动不得

49、师公吹牛角——呜噜;无路。

50、歪嘴遇上唢呐—一股邪气

51、和老板在茶壶里打架;恶作剧。

52、螺丝帽————尽绕弯子;净绕弯子

53、歪嘴和尚念歪经,(歇后语是)没正经。

54、☞唢呐配笛子————响得不一样;想得不一样;响的不一样;想的不一样

55、因为和尚的嘴巴歪了,念的经又都是歪经。何来的正经?多形容人没有主见,乱用经典,把好的都说成坏的了。

56、☞钻在窖里吹唢呐————低声下气

57、坐在灶前望见海——吹牛。

58、茶壶的把手被敲掉了,留下一个寡妇。

59、☞歪嘴和尚吹唢呐————有音没调

60、茶壶里的豆芽不止一个钩。

本文来源:http://www.27fw.com/2/15488.html